查看原文
其他

作家说节气 | 庞培《冬至》

庞培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-07-02

“作家说节气”是“新文艺”推出的专题栏目,于每个节气准时更新。24位中国文坛优秀散文家通过音频形式,与您分享二十四个与节气有关的片段。


本期主题:冬至


宋·李迪·雪树寒禽图

那些全是一年里最寒冷,而且从最黑暗的阡陌旷原深处吹来的风,但因为小小生命的喜悦,节日的狂欢部分遮蔽了这霜天极地的夜的创痛。


本期嘉宾

庞培,诗人,散文作家。出版有散文集《低语》《少女像》《乡村肖像》《五种回忆》《小城童年》《忧伤地下读物》等;诗集《四分之三雨水》《数行诗》等。


《冬至》(节选)

冬至前后的天气,比每年春晒头或者夏天要艰难得多。好在有个珍贵异常的过年做安慰。对于每家每户做家长的大人,从“冬至”这一天开始的过年,恐怕也确是自古皆然的“年关”,是需要去作了牺牲化力气战胜它的一头猛兽。


这农历的节气:冬至,大概是中华传统民俗最古老顽强的那部分了。有如枝繁叶茂的一棵参天大树的根部,深深扎根在晦暗土壤层中。小辰光过年那种特殊的亲密、恬淡、幸福感,也几乎是每个哪怕再贫贱的中国人一生中的一个谜。孩子们全都在从冬至夜饭到过年的这十来天里,体味到了其它日子里从未有过的尊严、体面、温情乃至难得一见的狂欢。对于特殊年代的中国人来说,“冬至”是他们仅剩的温习回归悠久古代的节日,是一年中感情最外露的那几天。过年辰光,人人都变得脆弱起来,都一反平常的死板、严峻和政治正确,看人时目光含有少见的人情味。所有平常要罚站、游街、批斗的人,全稍稍恢复了点平常人的生活,不再在指定的时间里被罚挂牌牌示众了。一时之间,人们似乎暂时淡忘了那场“史无前例”的运动,忘了满大街铺天盖地的标语。广播和高音喇叭也在寒流中不吱声了。大家全开始争抢着怎样置办年货,买卖更多的市场紧俏商品,托人“写条子,开后门”正是这个年代特殊的一景。甚至小孩子也放下了平时一直紧扣在手里的皮弹弓,有一桩更朦胧、更隆重的事情摆在了他们面前,那就是“过年”。


逢年过节,家家户户忙一顿像模像样的“冬夜饭”,一顿冬至夜的馄饨(北方是饺子),另外还有蒸馒头、蒸年糕、泡炒米、泡老蚕豆,后来几年,还添加了一项炒花生。满大街都是炒熟了的花生和热的砂子味道,焦糊的蚕豆味道,馒头刚出笼时酸汪汪的水蒸汽。还有人家专写对联,墨和宣纸并没如想象的那样被人遗忘。弄堂口的寒流中不时有新研出来的墨味道。至于炒米、鞭炮和炮仗的硝烟气道,那就更是随处闻见的了。如同大热天热得透彻时人的赤膊一样,冬至日脚这一天开始,过年时的街巷人家,也因此而平添出来许多少有的童稚。饭菜质量是平常的十几倍,酒吃得多,客人来去也见多了。大人小孩全轧闹猛逛在一起,即使最寡言少语的人,也会出门和邻居寒暄几句,讨个吉利。不仅有一桌丰盛的“冬夜饭”,家里、大街上也全是瓜子花生壳,香蕉皮,水果渣,全是各种废物和垃圾。县城马路上花花绿绿,所到之处,只听见“喀嚓喀嚓”走在垃圾堆里的声响,人听了非但不争嫌,还个个满面红光、满心欢喜呢。连城里最偏僻的小弄堂,也变成了热闹非凡的临时集市。家家门口都有竹匾篮头里的糯米(团圆)粉,都有夹在粉里的红纸,因此,回忆起来,“冬至,粉米为丸,祀祖如仪。”


我还会独自沿着弄堂走,长长的石板弄,经过小庙巷,到火车巷。一直走到城里高巷口的地方,一家“大众书店”,那里七分、五分钱可买到一本簇簇新、散发出新鲜油墨味的小人书,怀揣着再走回北门的家里,在到达家门之前甚至舍不得哪怕翻开书中的一页看上一眼……


中国当代24位实力作家

共同致敬我们古老的文明

《中国书写:二十四节气》

庞培 赵荔红 主编

上海文艺出版社

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中的特定节令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,在千年的传承中,凝结了整个汉民族的智慧、情感、人伦以及对天地人的透彻感悟。


本书精心挑选了中国文坛24位优秀散文家,以一个人书写一个节气的方式,从不同角度书写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的自然物候、历史文化、故乡亲情、生命体验。

目前,《中国书写:二十四节气》已经在各网站售卖,欢迎读者选购!

扫码立即购买


下期预告

1月5日·小寒·柯平


往期回顾

夏至·周晓枫

小暑·沈念

大暑·黑陶

立秋·江少宾

处暑·蒋蓝

白露·庞余亮

秋分·汗漫

寒露·周华诚

霜降·傅菲

立冬·葛水平

小雪·阿贝尔

大雪·人邻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